继最大4S店集团中升为代表卷售后,奇瑞、沃尔沃、一汽奥迪等车企下场卷售后,推终身质保,40万汽服门店何去何从?

发表时间:2025-05-19 13:37作者:祁六金

640.jpg

作者 | 祁六金

来源 | 汽车服务世界(ID:asworld168)

欢迎供稿 | 陈凯:15827582449


从卷价格到卷服务,车企将竞争卷向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这股浪潮,还是从新势力席卷到了传统燃油车车企。


4月中旬,一汽大众、上汽大众、一汽奥迪等多家合资车企,相继为旗下燃油车推出“整车终身质保政策”、或是核心零部件的“终身质保”。


不仅如此,针对旗下4S店的服务体系,奇瑞汽车、沃尔沃、一汽奥迪、东风风神等车企,均在近期推出或升级了售后服务。


事实上,早在合资车企之前,国内新能源自主品牌早已将“终身质保”政策,以及售后服务玩出花,从三电终身质保,到各类无忧服务包,再到2999元改色膜、自营车险、免费上面保养......


种种迹象表明:无论是新能源车企还是传统燃油车车企,都把“售后服务体系升级”列为日常动作,主机厂全面控盘售后的趋势越发明显。


对独立售后来说,当下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交替之际,新能源车平均车龄较短,过保业务未集中爆发,而主机厂的强管控,可操作的业务空间较小,大多数门店还是以燃油车业务为基本盘。


但随着燃油车车企也开始卷售后,40万独立售后又该如何应对?


一、对标新能源车企,传统车企升级售后服务


在燃油车时代,传统车企的售后服务理念侧重于为车主提供基础的维修和保养服务,客户体验更多地体现在维修效率、服务质量等方面。


到了新能源时代,从开直营模式先河的特斯拉,到以“海底捞式服务”著称的蔚来、“创造移动的家”的理想,新势力在售后服务上更加注重客户体验。


对上述变化,业内人士的感知更为直接。


南昌诚睿经营者吁勇入行十六载,他曾表示,早期车主更看重技术权威性,价格是次要考量,而现在的消费者不仅要求维修效率与专业性,还希望价格透明度、服务标准化,售后服务保障也要跟上。


这番话,也反映出了行业需求端的变化趋势:即消费降级和品质升级同时发生。这也对整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倒逼4S店和独立售后对自身服务进行迭代升级。


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传统4S店的售后服务引发车主诟病,如价格不透明(“一店一价、一车一价”、隐形消费)、过度维修、维修效率低下(预约难、维修时间长)、服务态度冷漠等等。


随着新势力的兴起,“高效”“透明”“高效”、“周到”成为车主在新能源车售后经历中高频提及的关键词。


一方面,新势力车企通过智能化、数字化的技术手段,能够提供远程故障诊断、OTA升级、智能充电管理等服务,更高效便捷;


另一方面,新势力车企强调“主观能动性”,如免费上门取送车、移动服务站、24小时救援等,这与传统4S店“坐商”的做派完全不同。


因此,近期传统车企在售后服务上的升级动作,可以视作是应对新能源车企在售后服务、用户运营领域的挑战。


具体来看,升级动作主要聚焦在客户体验优化和品牌价值强化两个层面。


客户体验优化层面:


沃尔沃宣布新增六大售后服务承诺,其中包括服务更透明(原厂配件清晰标识)、全天候守护(沃尔沃随车管家7*24小时在线)、免费取送车(无限次20公里免费上门取送车)等等。


一汽奥迪升级服务承诺2.0,涵盖60分钟快速保养、8小时钣喷快修、20公里免费取送车、7*24小时救援、长时间维修代步服务、保养项目与价格公示、维修旧件展示与服务记录线上查询等8项内容。


一汽大众大众“心喜之旅2.0”行动计划,推出15项客户权益,如“20公里免费取送车”、“7x24全天候道路救援”、“1小时极速保养”、“APP在线预约”等。


上述服务升级,一方面是对标新能源车企在直营模式下,厂家直接管控售后价格体系,维修项目和配件价格统一透明,同时线上线下融合,减少中间环节和等待时间。


另一方面,也是从本质上解决过往4S店售后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、维修过程中存在隐形消费、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,重新建立消费者对4S体系的信任。


品牌价值强化层面:


一汽奥迪通过升级服务品牌“奥迪卓・悦服务 Plus” ,以 “专业、尊贵、愉悦” 的豪华汽车服务体验为核心,进一步巩固其豪华品牌形象;


一汽大众则将服务品牌全面焕新升级为“匠·心服务”,持续精进服务品质,巩固其行业服务标杆地位,提升用户对品牌的价值认同。  


这种对服务品牌的强调,与主流新势力纷纷推出特色服务方案,以此抢占用户心智的做法如出一辙。


蔚来推出“无忧服务”主打全场景关怀,理想的“用车服务包”侧重家庭出行需求,小鹏从“悦鹏服务”升级为模块化“服务包”,小米汽车依托生态优势打造“无忧服务包”,问界则通过“驾行安心包”强化高端品牌。


尽管这些服务包的内容趋同,一般是免费保养、取送车、无限流量等等,但本质上都是通过高频服务触点,以及精细化运营,提升用户体验,成为品牌粘性的关键抓手。  


对传统车企而言,无论是升级服务承诺,还是升级服务品牌,不仅是应对新势力的策略,更是从“以车为中心”向“以用户为中心”转型的重要一步。


二、从4S店模式到授权“猫虎狗”,主机厂售后从封闭转向开放


从包修政策,到今天的终身质保、服务升级,传统车企在售后服务上的迭代升级,体现了主机厂从制造商向服务商的转变,构建起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。


梳理来看,这种服务生态的构建及发展,共经历了五个阶段。


第一个阶段是2015年以前,是4S店模式主导时期。


在2015年以前,传统4S店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,是主机厂布局售后市场的核心载体。


在4S模式下,主机厂对售后市场实施高度集中化管理,4S店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本品牌用户,服务范围也局限于车辆保修期内。


通过严格的授权管理体系,主机厂确保4S店按照统一标准提供售后服务,同时将配件供应集中在4S店内,以此保证原厂配件的纯正性和维修服务的专业性。


奔驰、宝马、丰田、大众等几乎所有传统主机厂,在发展初期都采用了这一模式,构建起最初的售后市场服务网络。


第二个阶段是2015-2018年,主机厂独立售后连锁的探索阶段。


4S店的服务范围局限于本品牌车辆保修期内,随着车龄增长,4S店的脱保客户逐渐流向独立售后,催生了对标准化的独立售后门店需求。


也正是基于这种需求,2015年,主机厂开始将目光从4S体系转向独立售后,纷纷布局独立后市场。


据汽车服务世界不完全统计,2015-2018年,包含车享家(上汽)、车工坊(上汽通用)、好修养(北汽)、Quick Lane(福特中国)、欧洲维修(斯泰兰蒂斯)、阳光工匠(神龙汽车)、车贝健(奇瑞)、大圣车服(广汽)等8个主机厂品牌布局了汽服连锁。


主机厂挺进独立售后市场,本质上是对 4S 店体系的补充与完善。


通过布局维修门店,主机厂得以主动与车主建立更深入的联系,不仅可以延长本品牌客户的生命周期、提升售后收入、减少质保期外的客户流失,还能通过跨品牌服务覆盖更广泛的车主群体,扩大市场份额。


第三个阶段是2018-2020年,主机厂独立售后门店调整与优化。


尽管主机厂拥有品牌、技术和资金等先天优势,但在独立售后市场的拓展过程中,仍然遭遇了诸多挑战。


多数主机厂独立售后品牌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目标,这促使主机厂开始对其独立售后业务进行整合和优化,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。


以上汽车享家为例,自2015年启动后采取大规模扩张策略,到2019年直营门店数量达到约1200家。然而,快速扩张并未带来预期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,反而导致盈利困难。2020年,车享家出现大规模闭店潮,门店数量锐减至400家,仅为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。


北汽好修养在2018年进入3.0发展阶段,通过专业化团队和运营体系提升竞争力,但最终效果不佳,不得不转型新能源领域。


此外,奇瑞车贝健、阳光工匠等品牌基本停止门店扩张,福特中国Quick Lane、广汽大圣车服则在全国范围内停止运营。


总体来看,主机厂在汽服连锁领域的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,现存品牌也逐渐放缓发展步伐,淡出行业视野。


第四个阶段是2021年-2024年,在新能源汽车崛起以及价格战的冲击下,主机-4S体系持续动荡收缩。


2013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,开创了汽车直营模式,并迅速获得市场认可。随后,蔚来、小鹏、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纷纷效仿,直营模式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销售的主流。


与传统经销商模式相比,直营模式凭借价格统一透明等优势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加之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,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,销量达到352.1 万辆,同比增长157.5%。


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冲击,丰田、大众等传统主机厂也开始对旗下新能源车型试水直营模式,采用线上订车、4S 店提车的销售方式。


与此同时,售后政策层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

2021年8月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“新三包”政策,新增新能源车售后条款,并明确经营者不得限制消费者自主选择维护保养企业,终结了“不到 4S 店保养就不能享受三包” 的时代,这一政策利好全国 40 万家修理厂。


2023年起,特斯拉、比亚迪等头部车企发起的价格战,进一步加剧了主机- 4S 体系的动荡。车企破产倒闭、合资车企退出中国市场、4S 店破产跑路等现象频繁出现。


截至2024年底,全国汽车4S店网络规模降至32878家,较2023年减少2.7%,退网数量达到4419家,这是自2021年以来 4S 店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。


第五个阶段是2024年至今,主机厂开放合作与服务升级期。


进入2024年,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传统车企旗下4S店规模收缩,主机厂开始寻求与“猫虎狗”等汽服连锁品牌的合作,进一步拓展售后市场版图。


2024年5月,神龙汽车与京东汽车合作,上线东风雪铁龙、东风标致系列车型原厂配件;


2024年6 月,大众一汽发动机厂与途虎养车合作,推出原厂配件“销售 + 质保”新模式;


同年6月,天猫养车与上汽大众深化合作,打造 “售后快修快保授权+配附件产品供给”创新模式;


2025年1月,江苏悦达起亚与天猫养车达成售后快修快保授权、原厂配附件直供等合作;


2025年4 月,北京现代分别与京东汽车、天猫养车合作,在空白区域指定门店承接原厂快修快保服务。


...


对于主机厂而言,通过与汽服连锁合作,主机厂可以拓展原厂件销售渠道,降低下沉市场运营成本,同时召回流失客户,提升售后盈利能力。


除了开放原厂配件授权合作,还有前文提到的对标新势力对旗下4S店的售后服务进行升级,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。


经历上述五个发展阶段后,主机厂从依赖传统4S店模式,到探索独立售后、应对市场变革,再到开放合作、提升服务品质的转型历程。


在这一过程中,主机厂服务生态正从“封闭管控”转向“开放共生”:前端通过直营/授权平衡渠道控制力,后端借力独立售后扩大市场份额。


从趋势来看,目前主机厂还在加强构建更完善的服务生态,通过布局车险、二手车平台等,进行全产业链布局,推动自身从制造商向服务商的全面转型,代表车企有比亚迪。


三、从增量市场到缩量市场,独立售后如何应对4S店的升级?


无论是新车销售,还是后市场业务层面,行业正在经历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、甚至是缩量市场的转变。


在此背景下,燃油车主机厂加速4S服务体系升级,上汽大众、一汽奥迪等头部品牌升级服务,将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模块嵌入服务流程,势必会对独立售后市场形成持续挤压。


站在独立售后角度,行业消费降级和品质升级同时发生,价格或许是独立售后相较4S店的优势之一,但在专业红利时代,门店之间更关键的竞争,仍然是垂直领域的技术深耕。


比如针对特定车型,提供深度定制化维修保养方案,满足小众车型车主的特殊需求,南昌诚瑞专修法系车、李师傅修车主打通用专修,都是这类的代表。


独立售后另一个相较4S店的优势,就是在服务调整上更具灵活性,北京奥之杰具有示范意义。


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,为了应对单双号限行导致的业务量下滑,主动上门维修,并升级门店服务为24小时营业,同时为客户提供免费上门取送车。


这些个性化服务,弥补了4S店在服务灵活性和效率上的不足,放到现在来看,也是比较具有前瞻性的举措。


此外,相较于4S店,独立售后门店在运营成本上本就有一定优势,但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,独立售后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,进一步优化管理,将成本优势转化为具有持续性的竞争壁垒。


在存量博弈时代,对客户资产的运营能力,也是门店能否赢得竞争的关键。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,增强客户粘性,培养更多忠实用户群体,能够将客户留在门店体系。


随着行业洗牌加速,对外回归服务本质,对内实行降本增效,或许是一种可行的突围路径。


汽服资讯      会议活动      优漾课堂      超级大会      金勋奖      专栏作者      商机宝      联系我们